函数
函数一词来源于数学,但编程中的「函数」概念,与数学中的函数是有很大不同的,具体区别,我们后面会讲,编程中的函数在英文中也有很多不同的叫法。在BASIC中叫做subroutine(子过程或子程序),在Pascal中叫做procedure(过程)和function,在C中只有function,在Java里面叫做method。函数能提高应用的模块性,和代码的重复利用率。你已经知道Python提供了许多内建函数,比如print()。但你也可以自己创建函数,这被叫做用户自定义函数。
定义: 函数是指将一组语句的集合通过一个名字(函数名)封装起来,要想执行这个函数,只需调用其函数名即可
特性:
1.代码重用
2.保持一致性
3.可扩展性
函数的创建
1.格式
Python 定义函数使用 def 关键字,一般格式如下:
1 #def 函数名(参数列表):2 # 函数体3 4 def hello():5 print('hello')6 7 hello()#调用
2.函数的命名规则
- 函数名必须以下划线或字母开头,可以包含任意字母、数字或下划线的组合。不能使用任何的标点符号;
- 函数名是区分大小写的。
- 函数名不能是保留字。
3.形参和实参
形参:形式参数,不是实际存在,是虚拟变量。在定义函数和函数体的时候使用形参,目的是在函数调用时接收实参(实参个数,类型应与实参一一对应)
实参:实际参数,调用函数时传给函数的参数,可以是常量,变量,表达式,函数,传给形参
区别:形参是虚拟的,不占用内存空间,.形参变量只有在被调用时才分配内存单元,实参是一个变量,占用内存空间,数据传送单向,实参传给形参,不能形参传给实参。
1 import time2 times=time.strftime('%Y--%m--%d')3 def f(time):4 print('Now time is : %s'%times)5 f(times)
4.实例
现在我们就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函数的三个特性:
1 def action1(n): 2 print ('starting action1...') 3 4 with open('日志记录','a') as f: 5 f.write('end action%s\n'%n) 6 7 def action2(n): 8 print ('starting action2...') 9 10 with open('日志记录','a') as f:11 f.write('end action%s\n'%n)12 13 def action3(n):14 print ('starting action3...')15 16 with open('日志记录','a') as f:17 f.write('end action%s\n'%n)18 19 action1(1)20 action2(2)21 action3(3)22 23 24 ##***************代码重用25 26 def logger(n):27 with open('日志记录','a') as f:28 f.write('end action%s\n'%n)29 30 def action1():31 print ('starting action1...')32 logger(1)33 34 35 def action2():36 print ('starting action2...')37 logger(2)38 39 40 def action3():41 print ('starting action3...')42 logger(3)43 44 45 action1()46 action2()47 action3()48 49 ##***************可扩展和保持一致50 ##为日志加上时间51 import time52 53 def logger(n):54 time_format='%Y-%m-%d %X'55 time_current=time.strftime(time_format)56 57 with open('日志记录','a') as f:58 f.write('%s end action%s\n'%(time_current,n))59 60 def action1():61 print ('starting action1...')62 logger(1)63 64 65 def action2():66 print ('starting action2...')67 logger(2)68 69 70 def action3():71 print ('starting action3...')72 logger(3)73 74 action1()75 action2()76 action3()
函数的参数
站在形参角度:
1.位置参数
位置参数须以正确的顺序传入函数。调用时的数量必须和声明时的一样。
1 def f(name,age):2 3 print('I am %s,I am %d'%(name,age))4 5 f('alex',18)6 f('alvin',16)
2.关键字参数
关键字参数和函数调用关系紧密,函数调用使用关键字参数来确定传入的参数值。使用关键字参数允许函数调用时参数的顺序与声明时不一致,因为 Python 解释器能够用参数名匹配参数值。
1 def f(name,age):2 3 print('I am %s,I am %d'%(name,age))4 5 # f(16,'alvin') #报错6 f(age=16,name='alvin')
3.位置参数、关键字参数混着用
def mymax(x,y): #此时x = 10,y = 20 print(x,y) the_max = x if x > y else y return the_maxma = mymax(10,y = 20)print(ma)正确用法:位置参数必须在关键字参数的前面即必须先按位置传参,然后再关键字传参;对于一个形参只能赋值一次
4.默认参数
调用函数时,缺省参数的值如果没有传入,则被认为是默认值。下例如果sex没有被传入,会打印默认的sex:
1 def print_info(name,age,sex='male'):2 3 print('Name:%s'%name)4 print('age:%s'%age)5 print('Sex:%s'%sex)6 return7 8 print_info('alex',18)9 print_info('铁锤',40,'female')
默认参数陷阱:如果默认参数的值是一个可变数据类型,那么每一次调用的时候如果不传值就共用这个数据类型的资源。
例1:def qqxing(l=[]) l.append(1) print(l)qqxing(1) #[1]qqxing([]) #[1]qqxing() #[1,1]qqxing() #[1,1,1]例2:def qqxing(k,l=[]) l[k] = 'v' print(l)qqxing(1)qqxing(2)qqxing(3)输出:[1,'v'][1:'v',2:'v'][1:'v',2:'v',3:'v']
5.不定长参数
你可能需要一个函数能处理比当初声明时更多的参数。这些参数叫做不定长参数,和上述2种参数不同,声明时不会命名。
1 def add(*args):2 sum=03 for v in args:4 sum+=v5 #print(args) 输出(1,4,6,9),即会以元组的形式存放参数 6 return sum7 8 print(add(1,4,6,9))9 print(add(1,4,6,9,5))
*args:接收的是按照位置传参的值,组织成一个元组;**args:接收的是按照关键字传参的值,组织成一个字典。
1 def print_info(**kwargs):2 print(kwargs) #输出:{'sex': 'female', 'name': 'alex', 'ability': 'Python', 'age': 18, 'nationality': 'Chinese', 'hobby': 'girl'}即以字典的方式存放变量3 for i in kwargs:4 print('%s:%s' % (i, kwargs[i])) # 根据参数可以打印任意相关信息了5 6 return7 8 9 print_info(name='alex', age=18, sex='female', hobby='girl', nationality='Chinese', ability='Python')
定义函数时,参数位置顺序:(位置参数、关键字参数、*args、默认参数、**kwargs)
1 def print_info(name,*args,**kwargs):#def print_info(name,**kwargs,*args):报错 2 3 print('Name:%s'%name) 4 5 print('args:',args) 6 print('kwargs:',kwargs) 7 8 return 9 10 print_info('alex',18,hobby='girl',nationality='Chinese',ability='Python')11 # print_info(hobby='girl','alex',18,nationality='Chinese',ability='Python') #报错12 #print_info('alex',hobby='girl',18,nationality='Chinese',ability='Python') #报错
注意,还可以这样传参:
1 def f(*args): # 站在形参的角度上,给变量加上*,就是组合所有传来的值2 print(args)4 f(*[1,2,5]) # 站在实参的角度上,给一个字典加上*,就是将这个序列按照顺序打散后传递给函数 6 def f(**kargs): # 站在形参的角度上,给变量加上**,就是组合所有按照关键字的方式传递过来的值 7 print(kargs)8 9 f(**{ 'name':'alex'}) # 站在实参的角度上,给一个字典加上**,就是将这个字典按照顺序打散后按照关键字的方式传递给函数 输出: (1, 2, 5) {'name': 'alex'} 例子: def outer(*args,**args): print(args) print(*args) outer(1,2,3,4) # 等同于: outer(*[1,2,3,4]) 或 outer(*(1,2,3,4)) 输出: (1,2,3,4) 1 2 3 4 即将序列按照顺序打散
函数的返回值
要想获取函数的执行结果,就可以用return语句把结果返回。
注意:
- 函数在执行过程中只要遇到return语句,就会停止执行并返回结果,所以也可以理解为 return 语句代表着函数的结束;
- 如果未在函数中指定return,那这个函数的返回值为None;(只写return,也只返回None,这里的return的作用是终止函数)
- return多个对象,解释器会把这多个对象组装成一个元组作为一个一个整体结果输出。也可以使用多个变量来接收多个返回值。
命名空间
内置命名空间
python解释器一启动就能识别的名字则就保存在内置命名空间中。内置的名字在启动解释器的时候被加载进内存,(如print、int等)。内置命名空间只有一个。
全局命名空间
是在程序从上到下被执行的过程中依次加载进内存的。放置自定义的名字和函数名。全局命名空间只有一个。
局部命名空间
就是函数内部定义的名字。当调用函数的时候,才会产生这个名称空间,随着函数执行的结束,这个名称空间就又消失了。每一个函数都有自己独立的局部命名空间,局部命名空间之间是隔离的。
在局部命名空间可以使用全局、内置命名空间中的名字;在全局命名空间可以使用内置命名空间的名字,但不能使用局部命名空间的名字;内置命名空间中不能使用全局、内置命名空间中的名字。
正常情况下,直接使用内置的名字;当在全局和内置命名空间定义了相同的名字时,会使用全局的名字;当名字在本命名空间查找的到时,就不会向上级命名空间查找,当名字在本命名空间查找不到时才会向上级命名空间找,上一级没有再找上一级,如果在内置的命名空间都没有,就会报错。
作用域
1.作用域介绍:
python中的作用域分2种情况:
局部作用域:作用在局部,局部命名空间中的名字属于局部作用域如函数;对于不可变数据类型的变量,在局部作用域中可以查看全局作用域中的变量,但是不能直接修改全局作用域中的变量。如果想要修改全局作用域中的变量,需要在局部作用域的一开始添加global关键字声明,声明后才能对全局作用域的变量进行修改
- L:local,局部作用域,即函数中定义的变量;
- E:enclosing,嵌套的父级函数的局部作用域,即包含此函数的上级函数的局部作用域,但不是全局的;
全局作用域:作用在全局,内置命名空间和全局命名空间中的名字属于全局作用域
- G:globa,全局作用域,就是模块级别定义的变量;
- B:built-in,系统固定模块里面的变量,比如int, bytearray等。 搜索变量的优先级顺序依次是:局部作用域>外层作用域>当前模块中的全局作用域>python内置作用域,也就是LEGB。
1 x = int(2.9) # int built-in 2 3 g_count = 0 # global 4 def outer(): 5 o_count = 1 # enclosing 6 def inner(): 7 i_count = 2 # local 8 print(o_count) #输出1 9 #print(i_count) 找不到10 inner() 11 outer()12 13 # print(o_count) #找不到
2.作用域的产生:
在Python中,只有模块(module),类(class)以及函数(def、lambda)才会引入新的作用域,其它的代码块(如if、try、for等)是不会引入新的作用域的,如下代码:
1 if 2>1:2 x = 13 print(x) # 1
这个是没有问题的,if并没有引入一个新的作用域,x仍处在当前作用域中,后面代码可以使用。
1 def test():2 x = 23 print(x) # NameError: name 'x2' is not defined
def、class、lambda是可以引入新作用域的。print(x)中的x不处于当前作用域中。
3.变量的修改:
1 ################# 2 x=6 3 def f2(): 4 print(x) 5 x=5 6 f2() 7 8 # 错误的原因在于print(x)时,解释器会在局部作用域找,会找到x=5(函数已经加载到内存),但x使用在声明前了,所以报错: 9 # local variable 'x' referenced before assignment.10 #同理11 x=612 def f2(): 13 x+=1 #local variable 'x' referenced before assignment.14 f2()
4.global关键字:
当内部作用域想修改外部作用域的变量时,就要用到global和nonlocal关键字了,当修改的变量是在全局作用域(global作用域)上的,就要使用global先声明一下,代码如下:
1 count = 102 def outer():3 global count4 print(count) #正常情况下,count位于global作用域上,在内部作用域里可以查看但不能修改,如果要修改就需要使用global关键字了5 count = 100 #修改global作用域上的变量6 print(count)7 outer()8 #109 #100
5.nonlocal关键字:
global关键字声明的变量必须在全局作用域上,不能位于嵌套作用域上,当要修改嵌套作用域(enclosing作用域,外层非全局作用域)中的变量时就需要nonlocal关键字:
1 def outer(): 2 count = 10 3 def inner(): 4 nonlocal count 5 count = 20 6 print(count) 7 inner() 8 print(count) 9 outer()10 #2011 #20
6.总结:
(1)变量查找顺序:LEGB,作用域局部>外层作用域>当前模块中的全局>python内置作用域;
(2)只有模块、类、及函数才能引入新作用域。其它的代码块(如if、try、for等)是不会引入新的作用域的;
(3)对于一个变量,内部作用域声明了就会覆盖外部变量。不声明直接使用,就会使用外部作用域的变量;
(4)内部作用域要修改外部作用域变量的值时,全局变量要使用global关键字,嵌套作用域变量要使用nonlocal关键字。nonlocal是python3新增的关键字,有了这个 关键字,就能完美的实现闭包了。
程序的执行过程解析